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动态、实时和大范围的监测与评估。
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,利用农作物及其背景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,构造出与农作物生长情况密切相关的指标,包括叶面积指数、植被覆盖度、生物量、生物学特征等以反映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,实现对农作物长势的连续监测,能够准确地评估农作物长势,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监测方式
卫星星源:GF-1、GF-2、Planet 、LANDSAT系列、MODIS、Sentinel-2等
数据类型:中高空间分辨率,包含红、绿、蓝、近红外波段多光谱影像数据
监测周期: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周期可灵活定制
其主要特点包括:
1. 大面积同步观测: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农田的信息,反映整体的农作物长势情况。
2. 多波段信息获取:利用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,获取农作物在生理、形态等方面的特征。
3. 高频次观测: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测,及时捕捉农作物长势的变化。
常用的监测方法和指标有:
1. 植被指数法
如归一化植被指数(NDVI)、增强型植被指数(EVI)等,通过计算这些指数来反映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覆盖度。
2. 叶面积指数(LAI)估算
基于遥感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,LAI 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量密切相关。
3. 生物量估算
利用遥感数据结合模型估算农作物的生物量,反映其生长的旺盛程度。
4. 光谱特征分析
分析农作物在不同波段的反射、吸收特征,判断其健康状况和生长阶段。
例如:
在某个小麦种植区,通过连续的遥感监测发现,某块农田的 NDVI 值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低于周边农田,可能表明这块地的小麦长势不佳,需要进一步调查原因,如是否缺水、缺肥或遭受病虫害。
又如:
通过遥感监测到某片玉米地的叶面积指数在生长关键期增长缓慢,提示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,如增加灌溉或施肥。
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,它可以帮助农民及时调整管理措施,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;为农业部门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,优化资源配置;也有助于农业保险的定损评估和灾害预警等工作。